2008年12月25日

[紅球攝影工作室]


2008年的夏天,「紅球攝影工作室」成立了。

設計‧在14年前原本只是興趣,選擇了Industrial Design工業設計。
攝影‧在12年前原本只是興趣,買了第一部Canon EOS 5單眼相機。
資訊‧在10年前原本只是興趣,選擇了Computer Science指導教授。


我不屬於行動派的人,但一路走來 .... 我選擇自己想做的事,不管成功或失敗,終究會開花結果;也許不是現在,或許在不久的將來 ....



<文章待續>







2008年10月4日

Flickr

This is a test post from flickr, a fancy photo sharing thing.

2008年6月1日

活動主題攝影-重點複習


尾牙活動

就我所知,外面的攝影課教的大部份是人像、風景、夜景、晨昏.... 幾乎不談「活動主題攝影」。先說明這裡指的「活動」是指拍一些公司活動、團體活動、或特別場合儀式,拍完照片要給對方使用或放在媒體上面使用。為什麼要提這個,回溯到七年前,小弟進了某大企業服務,原本只是很單純的攝影愛好者,平常拍拍人、拍拍花,不過當別人看到你拿的相機比別人大台(EOS 5),同事就把你當專家,畢竟七年前DSLR還不盛行,從此就開始跟公關合作,大大小小的活動總會出現我的身影。

我記得公司第1次與體委會合辦國際體操賽,也算是我拍的第一個大型活動,當時只能用底片機,帶著兩個鏡頭加閃燈就接了案子,所謂出生之犢不畏虎,根本不知拍活動有什麼困難。等到到了戰場(現場同戰場),跟著許多媒體大哥擠在一塊,鏡頭一個比一個大顆,快門聲音連續卡茲卡茲,此時才覺得自己的渺小,心也開始慌了,快門多少?光圈多少?怎麼取景?怎麼抓不到畫面?怎麼閃燈不夠力?不管了,P模式拍到底。最後的結果可想而已,照片成功率可能只有20%(頒獎畫面再拍不好就要撞牆),真不知怎麼跟公關交差。

這個結論告訴我們,人像風景拍的好、相機拿很大台的人、或是號稱對攝影有興趣的人,千萬不要也認為能把活動拍的好,因為拍攝活動就像作戰,在戰場上沒辦法慢慢瞄慢慢打,加上背後的壓力(客戶要照片),不能有什麼閃失。隨著經驗的累積,小弟一路走過來感觸很深,基於這個理由,才會把「活動主題攝影」當一個課程。在座各位手上拿著DSLR,總有那麼一天會被人視為專家,要你幫忙拍小活動,小合照....。如果平常不練功,很難會有好的表現。

故事說太多了..... 看重點吧!


  1. 事前溝通: 與承辦人確認拍攝重點、流程、時間點
    (訊問要發槁的重點,有哪些精彩畫面)
  2. 環境認識: 提早到事前測光、試用鏡頭掌控畫面
  3. 準備器材:側背包(記者包,換鏡好用)、鏡頭、閃燈、外接電源
  4. 拍攝主題:強調主題、人物、產品、動作、場地記錄
    (各種照片都要拍,公關要活動照片,總務要場地記錄,人像特寫也要留..未來都用的上)

攝影技巧:

  1. 清楚第一(對焦精準、安全快門、景深要夠);畫質第二(ISO調高,寧粗勿糊)
  2. 突顯產品勝於編織美感
  3. 拍產品景深要夠,淺景深適可而止
  4. 廣角鏡勝於長鏡頭 (大部份距離不週、大團體合照...減少安全快門限制)
  5. 對焦速度勝於按快門速度
    (就是要確認有對到焦再按,無法對焦請檢查鏡頭是否誤調成手動對焦MF)
  6. 快門速度勝於測光速度 (啟動高速連拍、注意安全快門 )
  7. 高速連拍勝於連拍或單拍
  8. 快門先決、光圈先決、M模式,3模勝1模
    (一般人只會設快門先決,其實可以預先設定好三組值,依場合隨時切換)
  9. 外閃勝內閃:跳燈使用、外接電源

課堂上以兩個實例說明:(課堂上才有照片看啦!)

2008 三X 進口車聯合發表會

  1. 場景記錄
  2. 人物特寫
  3. 突顯主題 (香車美人,還是要以車子為主)

2007. 中XX車 尾牙活動

  1. 場地記錄→總務要
  2. 重點畫面→發稿用
  3. 台上表演→留記錄
  4. 台上互動→拍長官熱情
  5. 台下互動→拍同仁狂歡
  6. 頒獎→留資料
  7. 人物特寫→以後有人升遷或離職用的上
  8. 敬酒→沒拍就不叫尾牙
  9. 同仁合影 →下次跟大老闆合照建議一張收50 ....

講完了,下課囉!

2008年5月22日

外拍活動-油桐花



Photos in Redball
桃園龍潭小粗坑古道(2008.5.17)


行前準備:

  1. 環境特色: 擅用環境特色→陽光、古道、溪流
  2. 設備取捨: 廣~望遠鏡頭、腳架、偏光鏡
  3. 拍攝主題: 特寫、一片花海、花落水流,都是很好的表現方式
          (隨時注意光影、色彩、線條)

攝影心得:

  1. 陽光的缺點:讓白花與背景的反差變大,測光不易,曝光無法兼顧
  2. 陽光的優點:利用光影可增加畫面層次及色彩,比陰天來的有變化
  3. 山溝拍攝優點:可搭配溪流、漂浮花朵、青苔,讓畫面更豐富
  4. 山溝拍攝缺點:陰暗處與白花反差大,不易拍;山溝落葉雜物多
  5. 拍大景光圈再縮小,讓景物更細緻
  6. 望遠特寫光圈全開時,注意景深要夠
  7. 手持拍攝陰暗處要注意安全快門
  8. 腳架、快門線、偏光鏡必帶

第一節重點講完 ... 喝口水!

長鏡頭:
有受地形限制 (山溝地形無法靠近拍攝),拍溪流中漂浮的油桐花,需要用長鏡頭。另外,樹上盛開的花通常都又高又越,若有長鏡頭抓特寫更讚。

廣角:
可拍出遍地花海,或滿山花海的盛況。(小粗溝只能用滿溝花海來形容,不過很枯枝落葉干擾,不易取景)

光圈:
大景縮光圈:「大景縮光圈」決對是拍風景的要件,F11~F16視情況決定。縮光圈景深夠深,同時也將細節顥現出來。 (特寫也要注意景深,開大光圈同時,注意不要淺到連主體都不清楚)

腳架:
縮光圈後,進光量減小,快門時間自然就需拉長,若超過安全快門(1/焦段),就需要架腳架。除非是手持拍攝,否則不建議將ISO拉高,讓畫質變粗犧牲品質。 腳架的穩定性相當重要,一分錢一分貨,長時間曝光請選用貴用穩的腳架。

快門線:
使用腳架,如果因為手按快門,又讓相機振動,那就枉費你買一支5, 6千元的腳架。減少相機振動的最好方法,還是裝一條快門線吧!不要再用手直接接觸相機。

ISO:
建議都調ISO 100,可拍出較細緻的影象。除非沒用腳架,有安全快門的顧慮才需調高ISO。

偏光鏡
消除水面反光,沒有CPL就快買一片吧!


以上,下課囉!

Jeffrey

2008年5月14日

旅遊攝影-重點複習





一般人剛接觸攝影,往往不會放過任何拍照機會。尤其是出國旅遊,總會覺得多拍一些異國風情。鏡頭該帶什麼?該不該帶腳架?器材買越多,煩惱就越多。到了國外,前兩天可能都很認真,一下車看到什麼都拍(標準的觀光客),手上的相機比別人都大台,看起來非常專業,而且總是趁導遊在解說時,繞到其他地方拍照。突然,你的另一伴開始抱怨你是來拍照還是來旅行,動作就比較收斂。到後來,發現上車下車背著一兩公斤的相機真的很不方便,也懶的再帶下車。回到家,發現幾萬元的單眼相機,拍了一堆紀念照,挑不出幾張可以當作品,枉費背一堆器材出國。而且,一趟旅遊回來,對當地的特色完全沒概念,因為導遊再講都沒在聽…這就是所謂的旅遊攝影嗎? No..No..No….


先問問大家 …
Q1:旅遊的目的是去「體驗當地文化生活」還是「拍攝當地文化」?
Q2:攝影的目的是「留下作品」還是「留下旅遊的回憶」?

如果你能回答這兩個問題,就不會只顧拍照。應該用心去旅遊,瞭解當地文化特色,體驗當地生活,進而觀察旅遊中的人事物,打開你的攝影眼,才能為自己留下美麗的回憶。

旅遊重點講完了!看不懂的人沒關係,慢慢就發生在你身上,很快就能體會….

接下來是要講上課中提到的重點,沒寫出來會被誤認為我真的只講心理層面的旅遊攝影,呵呵…我沒這麼混啦!

旅遊攝影可分四個重點:(即然是重點,就不會講很多啦!)

一、環境認識: 
想要拍照,不管去哪裡,一定會先瞭解當地環境、氣候、人文、節慶,這跟你要準備的東西有關,也可以預知有什麼主題可拍。如果是自助旅行,能夠安排在當地節慶活動,更有特別意義。

二、設備取捨: 
剛剛提到,設備買越多就越煩惱,掙扎是正常的,有利有弊,真的帶了就要活用比較重要。
  1. 相機:除了單眼相機,可以多帶一台隨身小DC。有時下大雨或拿大台相機太招揺時,隨身機DC就發揮功用。
  2. 鏡頭:入門者可帶一支旅遊鏡,所謂「旅遊鏡」指的是焦段含蓋在廣角到中望遠都算,並不是拍旅遊拍的特別好的鏡頭(那是看攝影技巧)。如Canon 17-85mm, 24-105mm, Nikon 18-200mm。一般人拍攝的景物有80%都落在這個焦段,出國走透透一支就夠,就被稱做「旅遊鏡」。若要讓作品更有張力,或更多特寫鏡頭,超廣角鏡頭及望遠鏡頭就一定會帶啦!
  3. 記憶卡買大廠牌比較有保障,且不要只帶一大片(4G or 8G),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上,如果拍攝總量是4G,就買兩張2G卡。如果不幸一張卡壞了,另一張還可以用。本人遇過多次壞卡經驗,雖有終身保固可換新卡,但辛苦拍照的東西都沒了。甚至有人不怕重,帶Notebook出國,回飯店馬上回存,看到照片比較放心。(就是小弟我啦!)
  4. 電池:2顆以上,不建議買副廠電池,電源容量及品質另人不放心。出門在外不要擔這種風險。

  其他沒提到的不是不重要,即然是重點整理就不用講太多。



三、拍攝主題:

很多人習慣真的到了當地景點才開始拍攝,我習慣在準備過程就開始拍攝。原因是準備過程也是旅程的一部份。一段旅遊可以想像成一個故事,有前面故事的鋪陳,中間豐富的內容,結局收尾。所謂過程就像:背著大包行李遊走、無奈的等候公車、與街人的互動…。這些照片若抓的好,回國之後細細咀嚼一定比一些觀光景點照片來的有味道,畢竟是反映當時最真實的狀況

當然,我不是說大景不重要,因為大景人人會拍,不在此贅述。不過,如果入門者到了當地,不知有什麼可拍?不知什麼角度最美?建議在機場或當地景點販賣中心,先看看當地賣的明信片,這些也都是大師拍的,有助於你認識當地環境、文化,進而知道怎麼取景。

另外,到一點景點,要拍的出色,一定要注意「光線、色彩、線條」,有助於構圖及畫面呈現的美感。必要時打破井字構圖或一些傳統的攝影手法限制。



四、事後整理:

數位相機過於方便,帶來的後遺症就是檔案太多,要先過濾照片。提供小弟過瀘照片的方法供大家參考(順序:標註法→刪除法,不要先刪再標,會不小心造成無法弭補的遺憾)

  1. 標註法:

    先挑選自己滿意的,在檔名後面加「_a」,如「IMG_0001.JPG」改成「IMG_0001_a.JPG」;挑完一次,用搜尋檔案找「*_a*」,就可很快撈出標註過的檔案。若需要格放,格放過的檔名另存成「IMG_0001_ac.JPG」,這樣就能保留原始檔案,也不會弄亂。(C是cut被裁剪過的意思)
  2. 刪除法:

    重複的只留一張 (連拍有時一個畫面就四五張)同樣的主題有數張,曝光不對的刪掉(死黑死白太多)
    同樣的主題有數張,先把背景過亂、干擾主體的照片刪掉
    同樣的主題有數張,失焦的刪掉
    出現密祕情人…刪 (避免發生陳X希照片外流事件)

重點講完…. Po幾張照片來看!(要看更多照片...就要來聽課啦!)



http://www.redball.idv.tw/